钝感力 - GPhone is sexy and powerful, Andriod is the furture.
Klaire对我说:你的钝感力有害。虽然对于不可口的食物,钝感力使你不会抱怨,但同时你也体会不到精美食物的美味之处。
不过我个人以为,本质上自己还是一个敏感的人。
我从07年开始关注Gphone。第一次见到GPhone是在09 年1月份。Mobile Monday的Benjamin引见了两位法国移动互联网同行Moan@Goojet和Romei@Menodia,大家很兴奋的拿出了T-Mobile G1给我观摩。
那次并没有让我对GPhone特别感兴趣,可能是因为当时我没有想换手机的想法。Palm的Centro已经十分够用了。
回顾自己的移动设备升级历程,基本上可以映射中国无线通讯的发展。
- 1998年,为了能收到Goner随时给我分配的任务,我配备了BP机;
- 1999年,ChinaRen要求每人都尽量配备手机,于是和Pacific一起买了Nokia8810;
- 2001年到2004年中:
- 换了Nokia8210,因为Nokia8810坏掉了;
- 换了Moto触摸黑白屏M388(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机),因为需要记录更多通讯录人和个人信息;
- 在zool强烈推荐下,换了爱立信的T39mc同时通过蓝牙配合Palm TT(我的第一台PDA),替换了查找联系人时响应太慢的M388,初步实现了强大的Wireless PDA(还专门从国外定了一台当时刚刚出现的蓝牙的GPS);
- 更换了爱立信R520,因为T39mc被我摔了若干次后,坏了;
- 2005年,终于我忍受不了随身携带两台设备了,于是将PalmTT + R520升级为Palm Treo600,使用方便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觉得非常满意了。
- 2006年,Treo600进水,升级为Treo650;
- 2008年,抵制住Treo680的诱惑后,终于没有忍受住Palm Centro的诱惑,升级到Palm Centro。
本来我已经相信Centro就是我近几年的终结者了……直到Palm Pre出现。
2009年1月,Palm Pre发布,成为展会上的最大亮点。发布后Palm公司股票当即上涨35%。
全新的WebOS+不逊于iPhone的硬件和用户体验+iPhone不具备的硬键盘,马上成为我Whishlist中的最高优先级。
于是我又展开了手机的Research。开始只关注将在3月份发布的Palm Pre。
可是慢慢的,Andriod T-Mobile G1,这台第一款GPhone开始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。
对我来说,G1最大的亮点在于:
1. 手机系统底层绑定Google Account,自动同步、备份。
- 通讯录<->Gmail Contact
- 日程表<->Google Calendar
- 邮件<->Gmail
- 上网:Wifi/2G/3G
- 定位:GPS/CellID Location
- 电子罗盘、水平感知器
- Multi-Touch触摸屏
- Camera
找到FirstFan,借了一台G1到手中,开始了自己的GPhone之旅。
下面说一下我对Gphone的感受。
先说目前最大的问题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足够让我决定不购买Gphone。
- 无法输入中文。Andriod的输入法框架接口还在开发branch上没有定下来,所以3个月内可能不会有好用的输入法。李开复称谷歌拼音正在向Andriod上移植,希望不会让大家等太久。
- 无法搜索联系人。在联系人查找界面中,输入联系人的email地址/电话号码无法找到相应联系人。只有输入英文姓名可以搜索。对中文姓名的处理还不清楚因为没有中文输入法。
- 无法Copy/Paste。网页、短信、Gtalk中的文字,无法通过触摸屏进行选择、拷贝操作。估计是因为在屏幕上的拖动操作统一被定义为滚动显示区域的缘故。只有在Input框中的文字可以通过滚轮选择、拷贝。如果是从Nokia非触摸屏过来的用户可能感受不到不便之处,但是如果是从Palm切换过来,这个缺陷实在是太严重了,是无法接受的程度。
我认为G1最大的优势:
- 全功能硬件(Wifi+2G+3G/GPS+CellID/重力感知+水平感知/Multi-Touch触摸屏/Camera)配合上开源开放的Andriod系统,并有完整的底层接口支持(如位置服务可以方便的调用GoogleMap大大方便开发,Wifi与GSM网络切换对用户来讲透明)
- Google服务的整合大大方便了现有的Google用户。自动同步Gmail联系人、日程表,Google位置服务与GoogleMap导航,无缝整合Gmail、YouTube视频等。
- 开放的Andriod平台将吸引大量的开发者。Gphone的Market是一个应用程序的搜索、下载、更新平台。现在里面不但有FaceBook、MySpace、Delcious、Last.FM、Imeem等Web2.0社区的应用程序,还有成千上万的开发者提供的优秀软件,大部分是免费的。如果希望盈利,也可以发布收费下载程序,也将十分方便。
最后我不得不说一下G1给我最大的感受:它更像一台电脑。
GPhone在我手中第一天,我被它的上网、定位、Market等功能所吸引,甚至发现了一个可以SSH的Term,能很方便的登录到服务器上去管理。所以竟然根本就没关注电话的功能,以至于到现在我还不知道电话的铃声如何调整,错过了不少电话。
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G1是一台过于Geek的手机。
iPhone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好,人们应该不会觉得自己手中的想东西是一台电脑(iPhone更愿意让用户认为自己是一个可以打电话的iPod)。
对用户来说,如果GPhone无法在用户心智中定位为手机,那么用户在考虑采购手机的时候,可能就不会倾向于G1,虽然他很强大。(用户想买MP3/MP4 Player的时候,可能也很难想到GPhone)
我需要一台什么都能做的万能手持设备。所以我需要一台GPhone。